| 加入桌面 | 手机?/a> | 无图?/a>
 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新闻 » 行业资讯 » 正文

跟风及追求短期盈利成中国工业4.0隐忧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5-04-24  浏览次数:9
核心提示:作为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高级合伙人和大中华区执行副总裁,刘文波近期直接感受到了中国、德国以及印度等国工业4.0的火爆。
      作为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高级合伙人和大中华区执行副总裁,刘文波近期直接感受到了中国、德国以及印度等国“工业4.0”的火爆。在他看来,中国制造的整体水平仍在第三梯队向第二梯队的过渡阶段,要真正跻身第一梯队,仍需较长时间。

他指出,工业4.0有五个阶段,第一阶段是自动化改造阶段,第二阶段是数字化工厂建设,中国部分制造企业在尝试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迈进,而德国部分企业则已经进行到了第三阶段“充分自动化和信息化融合”。他认为,工业4.0的第四阶段是打破自己集团内工厂之间的禁锢,向产业链上下游衍伸,自动、信息系统可以跟供应商、客户互联互通;第五阶段则是在全球范围内人物体、机器、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。

他对中国工业4.0的顾虑在于,中国流行的一种趋势是企业家靠低价业务模式参与竞争、当颠覆者,这会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对可能投入比较多、短期见效不是那么确定的研发的投入,带来一定顾虑。“毕竟研发是要投入的,投入要转化成被市场接受的产品和服务是要过程的”,“大家原来搞制造的,有些积累后,觉得地产赚钱搞地产、觉得产融结合赚钱就搞金融牌照,现在觉得互联网+有概念,没想清楚就搞互联网去了。很难会在特定的产品、技术领域持续跟踪、持续的投入,这是我们比较担忧的”。

另外,就企业具体遭遇的挑战而言,中国企业从自动化改造向自动化工厂走,“大家可能缺乏系统的规划,比如如何在智能机器的配备,什么样的系统支撑,前期投入、人员培训、文化改变方面,我们目前看,没有企业系统思考过这些。”

他还提出,中国的工业4.0不能太热,“德国的工业4.0是一步步来的,中国不能过热,不能因为资本市场一忽悠,第一步没完成就往第三步、第四步走。”

以下为网易财经对刘文波的独家专访:

网易财经:您此前去了汉诺威工业展,在您看来,德国的工业4.0进展情况如何?有哪些新的变化和成果?

刘文波:这一届的德国工业展我们看到德国工业界投入极大的热情,去之前我们有听到不同的声音,比如工业4.0处于早期阶段,一些企业做尝试,从投资回报的角度,短期不一定有速盈的效果,但是这一次看到,德国工业界投入极大的热情,有30多个展区,不是所有展区都和工业4.0有关,但所有展区都往工业4.0方面靠。

从成果上看,德国和瑞士的机器人等方面,机器人和人的交互、智能机器人方面取得了新进展,德国和瑞士都进行了积极的拓展,之前没想到是这么火爆的场面。

对于工业4.0,套用中国制造2025、两化融合的说法,中国说的更多的是信息化、自动化。工业4.0的主要思想,是跨出企业边界,未来在全球范围内虚拟世界、人、物体、机器之间动态、实时、可自我调节的链接。基于这个理念,欧洲和德国企业在尝试人和机器的链接,机器和机器的沟通、人和网络的沟通,人可以上网跟机器人在虚拟环境下设计产品,同一个系统跟机器人设计产品,机器人在厂区不同地点调动别的机器人进行生产。

生产原来是围绕生产线、流水线的形式,未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人、物体、机器、系统的互联互通。通过虚拟网络,生产的机器在别的区域调动生产。德国今年按这个理念做了一些示范,这一块意味着从纯粹的看热闹阶段进一步到了演示的阶段。

工业4.0还有个理念,第一个理念是前面说的在人、物体、机器和系统之间的实时、动态的、可自我调节的互联互通。另外,工业4.0是可能引领人类进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,会带来人类生产效率的极大提升,会促生新的技术和业务模式。

工业4.0一个很重要的要素是传感器,德国这次工业展上,有些专家在做仿生学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尝试,传感器现在技术最先进的是德国,类似于大象的鼻子,可以弯曲,到不同生产系统进行遥感、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分析,这一块他们有新的突破。他们还展示了基于昆虫的传感器技术。在很多技术领域,欧洲的不简单在于,工业4.0不只是互联网加自动化,而是加入了推动人类技术不断向前的技术元素。

网易财经:现在有个说法,中国发展工业4.0有助于制造业、甚至整个经济体实现弯道超车,对中国的工业4.0的定位,您如何评价?跟德国相比有什么异同?

刘文波:这个说法是对的,此前有原科技部的领导提到,现在有些网络上某种程度上卖的产品相对质量不高,充分竞争,甚至有假冒伪劣产品,这种情况不利于中国制造从低端、中低端向中高端转。

原来中国是想通过互联网、自动化,两化融合来提升中国制造业整体水平,实现经济的弯道超车。实际上,我们国家的官员实际上是很清醒的,他们认为我们至少到2025年,对中国制造的定位是,能到第二梯队就不错了,现在可能是第三梯队到第二梯队的过渡阶段。

现在一流是德国和美国,日本是一二流之间,韩国、意大利是二流。我们国家提出尽量在2025年进入第二梯队,而真正进入第一梯队可能要更长时间,可能要到2045年。我们国家希望借助工业4.0的机会,帮助提升中国制造的整体水平,实现弯道超车。

这一次,我也看到印度在很激进地宣传印度制造,估计也是想借助这个机会实现印度制造的弯道超车,印度有相对较好的高科技企业,制造业在部分行业还是有一定竞争力的。

对比而言,德国是想保持全球制造第一梯队的领先地位。美国和西欧主要国家,劳动力整体占人口的比例在下降,出生率在减少,年轻人口比重在下降,而且欧美的劳动力成本比新兴国家高,而借助工业4.0可以弥补、淡化劳动力的劣势。我们和德国有不同的诉求,德国想保持第一梯队的地位,中国想从第三梯队向第二梯队走,长远的瞄准第一梯队。

网易财经:中国工业4.0的发展现状您如何评价?您预计各个领域的市场空间有多大?对比德国的现状,中国工业4.0会呈现怎样的发展路径?您预计遭遇的挑战会有哪些?

刘文波:我国的说法还不叫工业4.0,而是两化融合、中国制造的2025。现在比如广东的企业因为招工成本上升,考虑用机器人换人,但这还不算是工业4.0。

工业4.0有5个阶段,第一阶段是自动化改造阶段,第二阶段是数字化工厂建设。大部分中国企业是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迈进,从工业4.0的终极阶段看,我们国家的提升潜力相当大。现在我国很多工厂甚至还没有自动化改造,很多工厂还是靠流水线,个别环节有自动化,大部分还是在用人,现在看,中国在部分地区有劳动力的比较优势,即劳动力成本比韩日、美欧低。

中国比德国的现状还是落后的。德国很多公司已经到了第三阶段,即充分自动化和信息化融合。我认为,工业4.0的第四阶段是打破自己集团内工厂之间的禁锢,向产业链上下游衍伸,自动、信息系统可以跟供应商、客户互联互通;第五阶段是在全球范围内人物体、机器、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。中国还没有到有企业到第四阶段,有企业在数字化改造方面有些尝试,但我们发展的路还很长,相应空间很大。

就遭遇的挑战而言,我们从第一阶段往第二阶段走,即自动化改造向自动化工厂走,大家可能缺乏系统的规划,比如如何在智能机器的配备,什么样的系统支撑,前期投入、人员培训、文化改变方面,我们目前看,没有企业系统思考过这些。这一块是个很大的挑战。

另外,数字化工厂会释放出原来技能低的劳动力,这些人是否做好了准备被机器替代,是否做好准备提升技能,企业内部是否做好了变革的准备。自动化工厂、数字化改变会对企业的组织、流程、能力带来巨大冲击,这些方面,因为还是相对较新的概念,很多企业是没做好准备的。

网易财经:有观点说中国企业不重视研发和技术,您是否认可?分摊到单个企业而言,德国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和中国企业研发投入有哪些区别?

刘文波:总得来说,中国企业不是太重视研发和技术。中国有一个很大的顾虑,中国由于一些互联网公司的快速兴起,甚至流行的一种趋势是企业家靠低价业务模式参与竞争、当颠覆者,这会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对可能投入比较多、短期见效不是那么确定的研发的投入带来一定顾虑。一些企业以低价来颠覆行业,但毕竟研发是要投入的,投入要转化成被市场接受的产品和服务是要过程的,中国如果太看重短期的收益,投入可能就不会很多。

我们去年做了个全球CEO的调查,当问到行业、企业遇到相对困难的市场环境时,要怎么应对,大部分欧美、日本企业CEO说会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,研制新的产品、转型突围;但不少中国企业CEO是回答增加产能,通过规模达到一定边际,逼出同行。不是说中国企业不重视研发,而是在特定环境下,大家追求短期的速盈、死活,需要长期投入的研发就不是CEO短期最关注的,这是我们比较担忧的。

我们关注德国的SME(中小企业),德国除了西门子、博世这些世界级公司,还有很多有活力的中小企业,这是很多代人花100多年专注某个领域,在极少的产品领域做到极致,而且在这个领域有很高的市场份额,这是值得中国企业学习的。

中国企业做研发,还是有追求速盈的影子在里面。德国企业会专注某个领域,根据新的变化做创新,中国的企业这些年老在跟风。大家原来搞制造的,有些积累后,觉得地产赚钱搞地产、觉得产融结合赚钱就搞金融牌照,现在觉得互联网+有概念,没想清楚就搞互联网去了。很难会在特定的产品、技术领域持续跟踪、持续的投入,这是我们比较担忧的。

肯定也会有一些国企和大民企在研发方面持续投入,但是中国难有这么广大的群体。德国有几十万上百万有活力的民企,子孙几代在关注某个特定领域。

网易财经:您觉得,中国现在提出发展工业4.0是否存在过热的现象?比如上市公司还没有具体业务,涉及相关概念就出现了股价大涨,这是否可以说是泡沫,如何看待这种现象?

刘文波:股价是资本市场、机构投资者、中小股民对企业未来成长性的判断,股价大涨说明市场看好工业4.0未来在中国长远发展的潜力。人类科技产品创新速度是难以想象的,互联网给人类快速进步创造了机遇,至少资本市场、欧洲是非常看好工业4.0的。

网易财经:您如何评价工业4.0发展过程中企业使用的并购手段?

刘文波:美国的软件实力领先,在知识积累要求比较高的工业领域不如德国,谷歌、苹果通过并购来进入工业领域;德国意识到了软方面比较弱,比如西门子去年说要大举向数字化、电子化进军,加大软实力。其实,德国和美国都通过并购来充实自己相对比较弱的一块,这对中国企业来说不失为一个路径。

但是好的企业未必愿意卖给别国企业,这要我们建立自己的能力。欧洲好的公司,比如在智能制造、传感器技术有好的,不一定愿意卖。所以要踏踏实实,在技术、应用方面做实践。

网易财经:中国国企和民企这两种形态在发展工业4.0上的表现您如何评价?另外,中国很多行业谈行业发展的时候希望政府出台各种政策扶植,现在中国很多地方政府对工业4.0企业开设有工业园区、扶植基金,而且给出了一定税费政策优惠,这种现象您如何评价?

刘文波:目前找我们做项目的民企和国企都有,国企为了履行社会责任,要扛起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大旗,甚至一些地方政府也在做一些规划,民企也有的。

工业4.0是个新的概念,政府希望把这个想明白,再出台政策。实际上,各地政府不太一样,现在官员有压力,中央不过多强调GDP,但强调产业转型升级,全球范围内最热的就是工业4.0,你还能找出比工业4.0更热的话题吗?和两化融合相匹配的就是工业4.0。但是不是可以那么快的转化成有收入的行业,这还不好讲。

 

 

但这肯定是个趋势,我们看到欣欣向荣的场面,听到资本界对这个领域有信心,类比中德的进展,国家领导层也提出和德国合作。

对于政策,欧洲有政策架构设计,中国制造的2025也有详细的设计。中国的问题在于,可能中央很清楚,但是政策往下走,可能就层层衰减,企业行为又是追求短期速盈的,这是干起来和德国人想干的偏离了,这是我们的顾虑。最后造成,中国部分行业在全球的竞争力不强,并且在不强的领域出现产能过剩,这些年我们看了好几波这种情况。

一定要注意,德国的工业4.0是按步来的,中国不能过热,因为资本市场一忽悠,第一步没完成就往第三步、第四步走。

 
关键词: 工业4.0
 
[ 新闻搜索 ]  [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 
推荐图文
推荐新闻
婚纱城推荐
点击排行
 
 
Powered by 0512IT
购物车(0)    站内信(0)     新对话(0)